9月19日—21日,淳安再次吸引了威士忌行业的目光:第二届千岛湖威士忌国际嘉年华在千岛湖阿尔法城举行。
现场,来自全球的30多个威士忌品牌摆起“擂台”,带来100多款威士忌,吸引“发烧友”前来品鉴。“市面上的知名品牌都到齐了,淳安的号召力很强。”一位威士忌资生爱好者感叹。
产区,是酒类最关键的品质“标签”。从全国看,四川、福建、云南等地的威士忌项目正在加速发展,形成集群之势。
以一湖秀水闻名的淳安,除了锚定原有优势赛道,主动开创“新酒局”。千岛湖,下一个中国威士忌主产区?
国产威士忌,走上舞台中央
威士忌是世界烈酒的一大品类。这个曾经的舶来品,如今,其琥珀色的光泽已流转于中国的杯觥之间,只需抿一口,浓烈馥郁的风味便迅速氤氲开——在全球威士忌版图上,中国已崛起为令人兴奋的热土。
“近年中国生产的威士忌一路上扬,十年间市场规模增长了4.2倍。”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表示,“开瓶率”是衡量市场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今年上半年,国内威士忌“开瓶消费”占比达 82%。
这股“威士忌热”,也传导到了此次嘉年华现场。30多个威士忌品牌中,将近一半都带来了中国产的威士忌。
第二届千岛湖威士忌国际嘉年华现场
比如,全球知名酒企保乐力加带来了首款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威士忌“叠川”。“这款酒来自四川峨眉山,从水源到酿造,都是‘中国风味’。”现场工作人员说。国产品牌大芹威士忌则带来了十多款威士忌,均出自福建大芹山,吸引不少爱好者驻足。
“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中国的威士忌,后调很醇香,是很难忘的体验。”瑞典游客阿萨·布拉德说。
当下,国际酒业与本土品牌纷纷加码: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跨国企业积极布局,百润股份、郎酒、古井贡酒等国内酒企也陆续进军威士忌领域。从全国看,威士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今年6月,国内威士忌相关企业已达51家。
在白酒、啤酒等承压前行时,国产威士忌为何能异军突起,成为一片新蓝海?
“从大趋势看,酒企不断向年轻化转型,烈酒的饮酒氛围也从‘醉酒’向‘微醺’转变,这给注重饮酒体验与个性化场景的威士忌带来机遇。”何勇表示,18—30岁的年轻群体是威士忌核心消费层,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下,国产威士忌的未来充满想象。
千帆竞发中,淳安同样看到了机会。作为“后起之秀”,淳安埋头追赶,迅速实现弯道超车:现已集聚隐象威士忌、奥歌诗丹迪淳岸威士忌等6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2亿元,成为国内威士忌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全面达产后年均产能2.03万吨。
让一湖秀水喝出新滋味,淳安已将威士忌列入自己的“核心赛道”中——在淳安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淳安亮出目标:加快打造中国威士忌千岛湖产区。
以水兴工,有了新解法
区域间的竞逐,本质上是产业上的竞争。产业如林,各有其性:有些像“候鸟”,逐成本而居,哪里成本低就飞向哪里;而生态工业不同,高附加值的环境优势,自身便是风景。
作为浙江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山区海岛县之一,淳安的机会就在绿水青山中。依托千岛湖,水资源是淳安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1999年,农夫山泉进驻千岛湖,点燃淳安发展水饮产业的星星之火。如今,千岛湖畔已聚集73家相关企业,一个百亿级的水饮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以水兴工,我们一直在努力拓赛道。”淳安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汪辉说,淳安不满足于当大自然的“搬运工”,近年来强链补链,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从瓶装饮用水到果蔬汁、蛋白饮料、功能性饮料等细分赛道,淳安不断拓展水饮产业的边界,而威士忌产业,成为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新解法。
淳安发展威士忌,其“醉翁之意”不止在酒,更是让“靠水喝水”的附加值再度提高。通常,威士忌企业喜欢把项目落在湖光山色、环境优美的地区,自带旅游“基因”。站在产业维度,它已超越酒厂的单一属性,不仅是工旅融合的实验场,也是消费升级的助推器,带动的餐饮、住宿等二次消费潜力巨大。
淳安县富文乡的水光山色间,投资7亿元的淳岸威士忌酿造项目建设接近尾声。这是百年酒企英国奥歌诗丹迪集团最大一笔海外投资,建成后年产威士忌规模可达3000吨。
“目前,所有设备已经进场,预计11月开始试运行,明年上半年将向游客开放。”项目负责人徐行介绍,工厂将引入国际化旅游业态,打造可看可体验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而距离千岛湖高铁站5公里处,淳安首个威士忌项目——千岛湖淳之谷威士忌在今年6月正式投产。酿造车间里,酒香与麦芽香扑面而来,首席酿酒师丁琦将蒸馏后的500升新酒注入橡木桶,待三年后推向市场。
虽然产品尚未面世,但已迎来游客。“把生产线变成旅游线,游客可以体验威士忌从原料到成品酒的过程。”丁琦介绍,近2个月酒厂已接待游客超300人次,厂区内还有一个精品度假酒店正加快建设中。
据了解,淳安的6个威士忌项目,都将工旅融合列入发展规划。“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淳安各类酒店和威士忌酒厂,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汪辉说。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项目集聚、定位类似,或许有人会问,淳安的威士忌项目是否“过剩”?
答案是否定的。若将目光投向全球,会发现淳安的威士忌项目还远谈不上过剩。在英国苏格兰大陆的东北角,有一个地方叫斯佩塞,面积很小,却集聚了50多家威士忌酒厂,还有不少酒桶、蒸馏器等设备商,是全球最知名的威士忌产区之一。
因此,威士忌项目的集聚并非“内卷”,而是形成合力,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抢占份额。“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地方拥有3家以上威士忌酒厂,就能称为产区。当项目越聚集,威士忌的口感和风味就越丰富。”何勇认为,从全国看,中国威士忌千岛湖产区已初具规模。
新风口下,淳安的梦想是打造“中国威士忌最佳主产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沿产业链望去,淳安已不局限于项目落地,而是纵深打通上下游——
原料端,淳安积极试验本土大麦种植,为酒企定向供应带有千岛湖风味的原料;储藏环节,探索在天然洞穴、闲置隧道等地打造酒库;延链补链,引进橡木桶配套项目。今年4月,富勒生物橡木桶配套项目落地淳安,未来将年产3万个橡木桶。
最近,淳安还“牵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设立威士忌产业学院。“相比于酿酒师等技术型人才,威士忌产业学院偏向培养工旅融合方面的人才,首批将招20个学生。”汪辉说,通过引企入教等形式,未来学院将参与到淳安威士忌旅游的线路设计中。
不过,产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淳安的威士忌项目缺少“龙头”带动,在品牌培育等环节也需要破局。“千岛湖的啤酒很有名,但没想到千岛湖还有威士忌。”嘉年华现场,一位来自江苏的威士忌爱好者说。
进一步提高“能见度”,淳安正在行动:与中国酒业协会签署产区共建合作协议,启动千岛湖产区风土调查的科研项目;加快制定千岛湖产区威士忌标准;建设威士忌众创空间,为“小而美”的企业搭平台……
至少需要三年陈酿的威士忌,恰似淳安的产业哲学:用好生态、好谋划酿造时间之酒。或许在未来,来自千岛湖的威士忌,将走上“世界餐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