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浙江“1小时交通圈”合龙,杭温高铁给了谁一个强力“支点”?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4-09-18 10:00 浏览次数:

浙江全省陆域“1小时交通圈”填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9月6日,由桐庐东站到温州北站的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在浙江省高铁版图上画下“关键一纵”。

这一“纵”,让杭州西至温州北最快87分钟可达。“轨道上的长三角”,越跑越快。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杭温高铁的开通,究竟能带来什么?作为这条铁路的起始点,杭州桐庐东站成为沿线城市抵杭第一站,通过合杭高铁湖杭段衔接,18分钟直抵杭州西站,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三条高铁线路的县城。以杭州桐庐为支点,或许是探寻高铁“东风”一个很好的视角。


一个圈,无限拉近时与空

“1小时交通圈”为什么重要?

杭州地铁3号线古荡新村站进站,到西湖文化广场站转1号线去杭州东站,乘坐高铁到金华永康南,再站内转乘台金铁路到仙居南站,全程3小时左右。

近3年来,这是朱伟每周一次固定的通行路线。朱伟所在的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在杭州,生产基地在仙居。杭州30名研发人员,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每周需要两地通勤。

“更早些年,只能走高速,来回就得耗掉1天的时间。杭温高铁通了,40分钟就能到,我们可盼了太久了。”坐在首发列车上,朱伟难掩兴奋。

高铁一通,都市圈时空转换。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有了1小时到达的最快捷通道,像朱伟这样在双城间往返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打开此前浙江省的铁路网图,以杭州为枢纽,东西方向,已有商合杭高铁联动合肥都市圈,沪杭高铁、沪苏湖铁路等连接上海,以及杭甬高铁、杭绍台铁路连接绍兴、宁波与台州等城市,而南北方向的铁路网相对“稀疏”,杭温高铁补齐了全省陆域“1小时交通圈”最后一块拼图。

一般来说,1小时是单次通勤时间的极限,都市圈划分也是以1小时通勤为界。随着杭温高铁的开通,浙江绝大部分地级市进入杭州1小时交通圈。疾驰的列车使得区域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区域协同发展、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加凸显。

“1小时通达的交通,为出游、通勤、商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加速融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经济师秦诗立表示,高铁通勤化将使得“同城效应”持续释放。下一步,各地要推动提升城际通勤效率,让高铁运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如推动加密早晚高峰班次等措施落地,根据需求配置运力资源,真正实现城际化,这是地方政府和铁路方面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破解的。”秦诗立说。

视野放大到全国,让更多城市纳入“1小时通勤圈”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今年6月召开的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首次公布长三角十项实事项目清单,第一项便是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

以隔壁的“珠三角”为例,随着近年来1小时通勤圈的建设,广州、深圳与佛山、东莞等大湾区城市的通勤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深圳与东莞、惠州等毗邻地区的每日跨城通勤往来总人数,达到了20余万人次。有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6月,深企在市外设立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数量达3.9万家,仅东莞一地就承接了深圳产业转移企业9000余家。

“圈”之所及,释放发展红利。


一条线,搭建要素快车道

杭温高铁,既是一条铁路线,又不只是一条铁路线。

沿着杭温高铁一路向南,从桐庐的瑶琳仙境、垂云通天河开始,一条省内全新的黄金旅游线就此诞生。

杭温高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线。整条线路全长276公里,全线共设9座车站,北起杭州市桐庐东站,将众多知名景点“串珠成链”,一天内沿途顺游将不再是奢望。

“整条线路将作为整体,成为长三角地区‘后花园’。”浙江交通集团杭温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张均清说,在最初站点规划时,就考虑到这条线路是要串联沿线的文旅资源的,打造浙江省的休闲旅游“诗画走廊”。

不过,高铁带来客流井喷的同时,也有被“虹吸”的风险,避免沦为过境地,则需要各地加强文旅合作与资源共享,探索跨城市旅游线路和特色文旅产品等。

杭温高铁也是条产业线。

沿着杭温高铁由北向南,从长三角腹地延伸至区域最南端的高铁大动脉就此形成,高铁强化同城效应,促进要素流通。

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产业功能各有不同。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金华义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温州则就此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联动的支点。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是都市圈发展的关键。

“过去链主型企业,带动的是所在区域的产业链,现在产业链延长到整条高铁线路。”秦诗立表示,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周边中小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功能转移,与超大特大城市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产业协作。

这一点桐庐最有发言权。早在10多年前,海康威视、施强制药等来自杭州主城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已经在桐庐不断做大做强。特别是海康威视,在桐庐落地了海康威视电子、微影智能、海康微影、海康机器智能等海康系企业,还吸引2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了百亿级规模的视觉智能产业集群。

杭温高铁更是一条共富线。沿线各地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有效激活沿线旅游、生态、文化、农业等产业资源,将在高铁的加持下走向市场的“快车道”。


一个站,如何撬动一座城

借助高铁“东风”,枢纽站点城市,如何抓住机遇?坐拥杭温高铁的起始站,桐庐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

在秦诗立看来,高铁通车并非会促使沿线各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是在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形成一种更高质量的均衡。“不合适本地的产业会流出,而本地的优势产业会做大做强。”秦诗立表示,这就需要枢纽城市做优优势产业生态,对接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源要素。

“作为枢纽站点,桐庐一头连着杭州都市圈,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西进南下第一站,一头对接温州、金义两大都市圈。这个机遇不抓住,要后悔几代人。” 桐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骆宝丞在采访中表示,当下,“融杭接廊18分钟”是桐庐发展的“重头戏”,主动对接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平台,在智能物联产业联动、“双飞地”模式等方面探索,聚焦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快递物流等主导产业,持续“招大引强”。

更优的区位优势叠加更优的营商环境,触动企业投资的“兴奋点”。近年来,总投资百亿元制造业项目环球新材在桐庐布局生产基地和亚太总部,总投资50亿元三诺电子长三角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5亿元的吉利动力电池项目以“拿地即开工”模式刷新落地速度……

“桐庐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贴近公司最重要的市场,高铁到杭州18分钟,到义乌40分钟,温州1个多小时,到上海2小时,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环球新材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苏尔田说,在桐庐打造生产基地和亚太总部既能承接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大城市的市场需求,又能南下义乌接通“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对企业来说,一举两得。

同台竞技,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提升城市能级,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放大新通道的带动效应,成为沿线城市的共识。

比如,义乌将开行高铁车站至景区公交班车,方便游客出行;东阳交通部门将完善公交接驳、网约车、出租车等交通体系,方便外来游客打卡体验。

桐庐布局更早,看得也更远,多项规划已经在进行时。在杭温高铁开通当天,桐庐同步新增了三条公交专线,高铁站与景点和产业园区无缝衔接,织密“最后一公里”。文旅部门前不久在沿线城市文旅推介,还发布了一系列“文旅惠民大礼包”。

为了尽快补齐短板,激发潜能,桐庐对标杭温高铁开通时间,以教育、医疗为突破口,提升城市能级。9月伊始,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的首批高一新生已经入住校园。不久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也将正式启用。

一个交通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更加优越的桐庐正在拔节生长,万事俱备,只等风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