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市民获得更多幸福感,杭州于近日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力争在2035年底全市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未来社区则被视为市民高品质生活的平台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载体之一。未来社区建设通过老旧小区配套改造、综合环境整治、特色小镇打造等方式,破解各类“民心工程问题”和“城市病”,提升市民的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
来源 kas
《意见》发布同时,杭州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杭州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300个以上、覆盖不少于20%的城镇社区,累计建成未来社区100个;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未来社区约500个、覆盖约40%的城镇社区。
杭州有足够扎实的基础来达成目标。目前全市“未来社区”创建项目累计已达300个,受益居民超过250万人;累计建成并验收通过未来社区72个(其中省级项目62个),建成数量与质量蝉联全省地市首位。
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中,杭州提出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以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为重点,以特色文化彰显为内核,以数字赋能为引擎,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为此,杭州在《意见》中提出多条原则,如盘活社区资源,构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和新型社区慈善互助体系;以5—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为服务半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极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进社区长效运营模式,建立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以社区经济反哺社区公共服务改造提升等。这些都是对杭州多年来未来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总结。
善贤社区 来源 小高
从拱墅区善贤未来社区的变化上,可以看到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怎么被一步步打造成的。这里原本是一片乡村,2014年村民回迁后,还保留部分乡村生活习惯,一度造成社区脏乱差的问题。随着未来社区建设启动,善贤强化了内在综合治理体系,增补适用不同年龄段的公共设施。社区还善于盘活闲置资产,例如把“善贤坝房”老房子变成陈列馆,在边上开辟出600平方米“开心农场”,将空房间改成“善贤书苑”“善贤阳光老人家活动中心”等配套。
改造后,善贤未来社区这一片总面积约16.2公顷的土地,已经成为生态宜居、治理益民的生活家园,社区内近三千人的生活幸福感也显著提升。该社区也进入浙江省第二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名单。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杭州还充分考虑了将人居生态的优化和社区综合功能结合,推动可持续长效运营,有效拉动区域商业和产业活力,为城市更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意见》中提到多条具体举措,包括鼓励利用低效闲置用房建立创新创业载体,按需植入双创服务空间,以创业带动社区就业;积极发展未来社区产业联盟,引入、培育优秀的社区综合服务运营企业以及托育、养老、文化、健康、社区商业等专业服务运营企业;充分挖掘社区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记得住过去、看得见未来”的社区文化空间等,从不同角度对社区长效运营提出方法。
里窑社区 来源 荔荔的徒步日记
从瓶窑镇里窑未来社区的建设中,可以看到重视社区长效运营带来的好处。毗邻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坐拥千年古镇瓶窑老街,里窑社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里窑未来社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对历史文化的“保留和激活”。例如里窑3x模式中的“微建、微改、微拓”,重点不在拆改建,而是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多功能复合地利用空间。与此同时,里窑社区创新提出集聚性服务,针对“三客”(即住客、创客、游客)的聚集,结合社区内外的力量提供服务,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未来社区建设将里窑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文旅众创产业型社区,唤醒了玉雕、灯彩、蚕桑等一批非遗文化产业,也吸引了更多新型文创匠人和企业的加入。如今里窑未来社区汇聚着新市民、老居民、商户的多元主体,从生产到生活都充满活力。
城市未来社区是什么样,从上述案例中已可以大致看到缩影。通过物理空间的营造,将公共服务资源汇集到居民身边,让社区建设从造房子到“造生活”,让城市得到均衡发展,全体市民都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月明社区 来源 kas
在未来社区建设探索上,杭州走在了全国前列,3个社区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此外33个社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省级未来社区名单”,数量为全省第一。
随着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展开,杭州将致力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可持续长效运营、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探索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运营的“杭州模式”,推动杭州未来社区建设成为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的标志性成果。
参考资料 | 杭州发布、浙江日报、瓶窑发布、钱江晚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