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一枚“全球首创”火箭身后的杭州空天决心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3-08-14 10:36 浏览次数:

7月12日,中国运载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发射,并按既定计划完成了飞行任务。这是全球第一枚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

液氧甲烷在航天燃料领域是一个蓬勃的新赛道,它的成本较液氢低,比冲较液氧煤油高,更重要的是它获取便利——只要行星上有水和二氧化碳,理论上即可就地合成甲烷和氧气,形成液氧甲烷成为燃料。

所以,考虑到未来在太空的续航能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几大巨头如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中的“星舰”、蓝色起源公司的“新格伦火箭”、相对论航天公司的“人族R火箭”均采用液氧甲烷燃料方案。

“朱雀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液氧甲烷火箭的新赛道领跑一步,这一项目背后的“杭州力量”不容忽视。

其中,杭氧集团供应的液氧作为液体推进剂助燃剂,为“朱雀二号”火箭提供飞天动力。同时供应宇航级氪氙气体,作为卫星入轨离子发动机推进剂,还担负着卫星调姿、变轨的重任。动力推进是确保“朱雀二号”火箭成功发射的一项核心要素。

杭氧集团自20世纪50年代起参与研究航天系统相关的液氧液氮设备技术研发,是液体推进剂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成员。除供应氧、氮空分设备外,还研制生产了液氧液氮存储气化装置、低气压环境模拟装置、液氧加泄连接器、卧式热沉、卫星包装箱等航天配套产品。杭氧建有国内最大的氪气、氙气精制中心,研制的宇航级氪氙纯度达到99.9999%,攻关了国产氪氙作为航天电推进的“卡脖子”难题,持续为我国航天发展提供气体保障。

而如杭氧集团这样,为我国航空航天核心材料和技术提供保障的“杭州力量”还有不少。2022年7月27日,我国自研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力箭一号”搭载了20余项尖端科学新技术产品,其中的“紧凑型氪氙霍尔效应电推进系统”便由“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引力波精密测量实验室”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离子体源与应用中心”研制开发。这一系统使用氪和氙双工质的电推进飞行验证,在我国属于首次。

相较遥远的太空,航空产业更能与大众产生近距离的接触。

今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在C919项目中也有杭企“西子势必锐”参与。“西子势必锐”前身西子航空早在2009年就中标中国商飞C919大飞机舱门项目。2019年,西子航空与美国势必锐航空成立合资公司“西子势必锐”后,叠加新旧优势成功深入C919大飞机项目,成为9家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

航空航天产业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争相布局的新赛道,早在2018年,杭州以《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引,探索布局商用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2019年,杭州钱塘新区航空航天新产业平台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近万亩空间计划实现超千亿产出。至2020年底,该平台已集聚47家规上企业,15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杭州艾美依航空制造装备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已成长为主导产业。除C919以外,2019年首飞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上的9个金属舱门也由西子航空生产。2021年,浙江华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中国商飞CR929中机身唯一初选供应商。

航空航天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产业,杭州近期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长期规划和坚持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决心。《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杭州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以大湾区为重点的航空航天制造湾,建设杭州、宁波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区”;“加快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卫星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包括着力攻关微小卫星、有效载荷和分系统研发制造环节等”;同时“依托杭州、宁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吸引大院名校、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加速平台、中高层次人才等集聚发展”。杭州也以此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在火箭卫星服务、大飞机制造、空天信息等标志性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能力。

在空天信息领域,杭州早已将空天信息作为重点谋划的未来产业,加速企业招引与产业链构建。如今“云栖小镇”作为杭州主要的空天信息产业平台,汇聚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零重空间、华宇航天等超200家空天信息企业,并全力打造浙江省第一条“百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链”,在通讯卫星、卫星遥感等航空航天细分领域进行探索实践。

在通用航空领域,杭州拿下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这一基地承载了全省的无人驾驶研究、航空商用场景探索和推广重任。以杭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核心,杭州一方面全力提升“针对城市低空环境下无人机超视距运行”技术实力,探索开展常态化、多样化、规模化运行;另一方面正尝试进一步扩大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推动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应急保障、城市空中客运等场景发挥更大作用。

航空航天产业涉及大量高精尖制造,对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杭州近年来陆续引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航天科工杭州空天数据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北斗时空研究院等一批顶尖科研机构,建设了天目山实验室,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奠定基础。同时杭州也重视产业人才培育,例如推动北航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在杭建立“中法航空学院”,推动省机场集团、长龙航空等企业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多方储备航空航天人才,助力杭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今年,杭州又新增一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地钱塘,主攻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原材料、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制造装配工艺、大尺寸复合材料产品专用装备等,是飞机等航天制造的关键环节。杭州致力推动该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性能飞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平台,扩大杭州在大飞机产业上已有优势,推动航空航天制造走向新台阶。

参考资料 | 人民网、杭州日报、前瞻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