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独角兽,是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衡量地区创新创业生态、科创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指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和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发布了《2023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杭州有45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上榜,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根据评选标准,入围企业需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等较高的竞争壁垒要求。能入选的企业,多具有较高科创实力和成长潜力。杭州入选企业数排名领先,展现出城市较强的创新活力。
那么,杭州的创新活力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出这么多隐形独角兽的呢?
这首先离不开杭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尤其对创新型企业发展所需外部环境积极塑造的努力。观察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很容易看见这一点。
以杭州与阿里的携手为例,在阿里的成长过程中,杭州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互联网时代,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的试验场,使阿里能够迅速抢占产业发展先机。第一个淘宝订单、第一次扫码支付、第一笔生活缴费、第一张电子证照、第一个无感停车……阿里在杭州创下了无数个第一,进而让杭州获得电商之都、移动支付之都、城市大脑策源地等诸多数字经济标签。
此次入选“隐形独角兽”榜单的乐刻运动,其创始人苏璐也曾表达对于杭州开放氛围的肯定。她认为,杭州互联网基因特别明显,城市很开放,新杭州人越来越多,非常适合尝试新商业模式的公司。在她看来,乐刻运动创建以来发展迅速,杭州优质的创新环境是重要原因。
正是在这种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下,杭州培育出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一片沃土,让杭州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集聚地,这是杭州“隐形独角兽”数量全国领先的重要原因。
其次,活跃的市场化创投氛围,也成为“隐形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在杭发展的重要支撑。
就产业发展规律而言,科技创新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决定其不可能只靠自身营收发展。而杭州也很早就意识到了市场化创投机构对于培育创新企业的重要性,早在2000年初就颁布了政策,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建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
此后,杭州催生出一批市场化民营创投机构,如万向创投、普华资本和天堂硅谷等。这些活跃的本土市场化创投机构,为杭州创新型企业的生长提供了充足滋养,像此次入选“隐形独角兽”榜单的微脉医疗、乐刻运动、新再灵等创新型杭企,在其发展早期引入的投资中,都能看到本土创投机构的身影。
最近几年,杭州还在进一步提升资本支持对于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母基金的实力,以此提升投资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又升级打造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3支千亿母基金,并推动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随着杭州综合金融实力不断增强,杭州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杭州还对城市整体的科创实力作出顶层设计。自80年代末提出“科技兴市”以来,杭州持续提升城市科创实力。2022年,杭州宣布“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并且定下目标,到2026年,将推动100项以上标志性科技成果转化和5000件以上发明专利产业化。同时,杭州还不断增强城市科创平台的能级,建立了1个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省实验室主导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在杭转移转化,杭州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也有了更多“硬”支撑。
纵览近几年各类机构评选的独角兽、准独角和隐形独角兽榜单,可以发现,杭州上榜的创新企业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创投专委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和《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为例,对比2018—2023年发布的六份“准独角兽和独角兽榜单”可以发现,早年杭州上榜企业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很大比例,但如今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大量上榜。
而杭州此次入选的45家隐形独角兽企业,更是分布于11个赛道,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将在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参考资料 | 证券时报、央视新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