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杭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500家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3-05-19 15:27 浏览次数:

2023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显示,杭州共有676家企业入围。至此,杭州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583家,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一。

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满足任何一项,即可向政府申请认定,是目前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之一。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形成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既是认定标准,也是政府引导企业发力的方向。专精特新企业,也有着小而美、小而强的特征。

最新认定的676家杭州籍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视觉智能、新材料等领域,与杭州当前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的产业布局高度吻合。这些企业往往深耕某一精细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例如,此次入围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先后在生物医学3D打印、生物材料等领域解决了系列国际难题。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近50%,有的产品被知名跨国公司使用,应用于包括日本、欧美等多个国家的医疗系统。

又如浙江百应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虚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蓝芯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分别在各自擅长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视觉等领域练就了独门绝活,也为杭州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补链强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杭州的专精特新发展突飞猛进,以下三个层面的环境优势功不可没。

先说营商环境。杭州有着浓厚的经商氛围和传统,数不清的民营企业,让杭州不仅收获了“民营企业大本营”这样的美誉,更沉淀了一批有着专精特新潜力的中小企业,为杭州出产专精特新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力量。

同时,政府也在竭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多年来杭州一直强调,政府要像店小二一样俯下身子降低姿态,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诸如“企业最多跑一次、办结最多一个工作日、现场等候最多一小时”,充分体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精神。到目前为止,杭州已连续四年获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全国城市第一。

对一座城市而言,优质企业绝不仅是等来的,更多是靠找准赛道、策划招引来的,因此产业环境就格外重要,是城市收获好企业的最强推进器。

如今,在找赛道方面,杭州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五大产业生态圈,确立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围绕这一产业导向,杭州以项目论英雄,着手展开精准产业链招商,全市上下形成精准招商的氛围;同时不断推动城市开放步伐,拉高视野创新机制,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入驻。

营商环境如水,产业环境引来鱼群,“好水养好鱼”,杭州的专精特新企业自然能一批接着一批蓬勃成长。而在成长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一种催化剂,那就是创新环境。

多年来,杭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包括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奋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新天堂等,不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能级大幅提升,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4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第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5位。强劲的创新实力,催生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成长。近年来,杭州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近年来,杭州持续引导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去年5月印发的《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杭州要构建“万千百”梯次发展的“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群体。今年杭州进一步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部分区县诸如余杭、滨江等在加速推动专精特新发展上,还拿出了新动作,持续不断做大杭州专精特新的“蓄水池”。

按计划,到2025年,杭州将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随着杭州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一揽子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杭州“专精特新”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 | 杭州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