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大模型机遇与挑战并存,杭州且试且行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3-04-26 11:04 浏览次数:

在这个四月,由ChatGPT带起来的大模型热度更甚当下的温度,无数科技企业与资本既跃跃欲试又心存顾虑。

日前,围绕这个科技领域最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吸引了全国人工智能界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杭州。透过为期两天的讨论,让我们了解大模型领域当前的发展阶段,业内人士在思考些什么,当然也包括杭州目前在这一新兴领域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席卷全球,大模型何以称之颠覆性

什么是大模型?或许可以这样比喻,模型就像是人类的大脑,其中的参数就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它们通过连接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参数数量越多,模型处理能力就越强大,如同人类的大脑神经元数量越多、越活跃,智力水平就越高。通常当模型的参数达到上亿甚至更多时,就可以称之为大模型。

因此,大模型就像一个强大的大脑,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各种场景下实现更广泛和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如当下正热的AIGC也是这一技术的应用成果之一。因此,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大模型具有技术颠覆性价值。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就在会上表示,大模型对AIGC可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到会的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模型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热点技术,是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伟大成果,代表着机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生成能力、泛化能力的新高度,无论是科研价值、应用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很重要。

实际上,在学术界和业界,大模型都受到了极大重视。自Open AI开发的ChatGPT风靡全球后,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模型竞赛也随之展开。无论是海外的谷歌、Meta、英伟达,还是国内的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都表示出了对于大模型研发的热情。

而此次在杭州举办的大模型论坛,则为业界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对杭州了解、学习,抓住产业新机遇,加速大模型研究和应用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杭州的基础与机遇

发展大模型需要三个重要因素:数据、算法和算力,就杭州而言,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大模型的开发提供了优势条件。

在数据方面,杭州拥有较高的数据共享意识,极为重视公共数据开放,早在2019年就上线了城市数据开放平台,目前累计开放数据已超53亿条。在数据流通领域,杭州也不断作出尝试,不仅搭建了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这样的数据交易平台,同时还在开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大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与此同时,丰富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也为杭州大模型的算法研究提供人才支持,根据脉脉发布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数据图鉴2022》,杭州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仅次于北京,位列全国第二。

在算力方面,实力雄厚的云计算产业,则让杭州拥有了大量的计算资源,为大模型训练、调整和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些良好的基础和优势赋能下,杭州的大模型研究和发展,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虽然引发了业内的热烈关注,但实际开发需要庞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不是所有企业和机构都有能力承担。华为大模型负责人田奇在会上透露,一次大模型的开发和训练需要1200万美元。这或许说明,大模型开发可能会向大型企业集中。

而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当前杭企也正在积极尝试进入大模型领域。阿里巴巴于4月11日发布了大模型“通义千问”,标志着又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将参与AI大模型竞争。据了解,阿里达摩院早在2019年就开始大模型研发工作,并在超大模型、语言及多模态能力、低碳训练等方面作出很多探索,这次发布是其厚积薄发的结果。目前钉钉和天猫精灵已在进行接入大模型的测试,据演示,在接入大模型后,钉钉可以自动生成会议纪要,而天猫精灵也更具智能化,能够更好地响应用户需求并生成相关内容。

杭企积极投身审慎前行

不过,在积极拥抱大模型的同时,也须冷静看待其存在的不足和潜在问题。当前大模型技术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面临着众技术难题和挑战。

例如,有人在对大模型产品“通义千问”进行测试后,就发现了答案不够准确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所有大模型产品需要跨越的难关。对于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杭企也表达出审慎的态度。如大华股份表示,公司的大模型技术研究仍处于预研阶段,在行业应用落地时间及落地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恒生电子董事长则指出,在金融领域应用大模型会面临许多边界限制,例如合规性限制,涉及数据使用、数据边界和数据跨境转移等问题,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可见,对于国产大模型而言,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虽然意识到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面临诸多难题,但仍有一批杭企积极探索实践,希望在大模型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近日更是不断传来企业投身大模型开发、通报最新进度和追加投资的消息。

例如在4月7日,蚂蚁集团宣布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将就安全通用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坚。4月15日,海康威视在业绩说明会中宣布,面向智能安防的场景,该公司已训练了拥有数十亿个参数的大模型,借助大模型其能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利用其AI开放平台,公司的大模型已在100多个行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中获得应用。此外4月14日,深耕人工智能投资的幻方量化宣布,将集中资源与力量对大模型进行布局,其公司乐观地表示“我们可能处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变革前夜”。

杭州作为一座创新之城,从不缺乏探索精神,在一项技术革命到来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克服困难尝试跨越。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或许大模型领域将来会在杭州产生成熟的标志性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与生产产生某些颠覆性的促进革新。

资料来源 | 杭州日报、财联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