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聚链成圈,杭州数字经济瞄准新目标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3-04-21 15:37 浏览次数:

年初以来,关于ChatGPT的爆火和讨论,映射了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对于整个世界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我国,支撑其发展的数字经济也在蓄力加速,从2月底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3月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数据局的组建等,共同显示出我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

近日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重点提及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并给出了新的发展目标。2022年,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比重超过27%,与北上广深同处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数字经济虽然备受瞩目,但很少有人注意其具体定义。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前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在杭州数字经济构成中,平台经济是其基本盘。目前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拥有的3家营收千亿级企业,均为平台经济企业,分类归属于第四大类“数字要素驱动业”的第一类“互联网平台”。

杭州作为中国平台经济的发源地,如今拥有120余家平台企业,国内市场交易额占全国比重超50%。这些大小各异的“平台们”,在稳增长、稳就业、促消费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被视为杭州今年拼经济的一个主阵地。

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平台经济的内涵早已不止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买买买”,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杭州的平台经济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中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在不同领域大显身手。

比如蚂蚁、连连科技等金融平台类企业,不断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各类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依托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打造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4.0自动化工程提供智能软件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包括一汽集团、首钢集团、老板电器等在内的约10万家工业企业;趣链科技这类区块链平台类企业,通过构建区块链底层技术,搭建数字藏品社交平台,推进数字文化产业有序发展。

而在政策层面,杭州也已将过去主要围绕“电商平台”的政策,明确升级为支持消费、工业、农业、文化等互联网平台全领域发展的体系,给予平台经济更加全面的支持。

杭州也在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硬实力,早在二十年前,就提出了聚焦滨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天堂硅谷”战略,促进数字经济脱虚向实,打造世界级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治理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

多年来,杭州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如2014年推出了信息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率先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2年,杭州针对数字经济发展遇到的新瓶颈,提出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此次顶层设计中,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正是其着力点。

“智能物联”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是在去年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其内涵主要指以视觉智能为引领,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智能仪表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圈。概念上突出了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融合改造和效率提升。

以数字安防为核心应用的视觉智能产业链,是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成熟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的一条链。作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已是杭州最具标志性的产业之一,目前集群已初步形成从上游算法、芯片、传感器,到中游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中控显示设备,再到下游系统集成、云平台、运营业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杭州视觉智能领域的规上企业有845家,实现营业收入7293亿元。

在人工智能领域,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杭州的人工智能综合评估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在集成电路领域,杭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业涵盖了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存储器等主流产品,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在云计算领域,杭州也保持着领先优势。

2022年,杭州智能物联产业规模已突破78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5年,杭州智能物联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在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打造中,杭州既倚靠领先的数字技术和前瞻理念串联起虚拟的产业空间,也致力于打造现实中的产业高效发展集聚空间,去年以来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先后设立。近日,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又正式注册成立,以加速推进“中国视谷”实体化建设。

按照计划,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要确保达到8.5%以上,总量达到5540亿元以上,2027年力争达到9000亿元并向万亿迈进。

参考资料 | 杭州日报、杭州杂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