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节前,国内各城市2021年“成绩单”就陆续出炉。2021年杭州的“年度成绩单”虽然表面变化不大,实则有不少可喜之处。 2021年,杭州实现生产总值(GDP)18109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16106亿元,杭州2021年经济表现连跨两个台阶,逐渐向两万亿元逼近。 对比全国,这样的增长势头也较为可观。按可比价格计算,2021年杭州GDP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自2020年杭州首次跻身全国GDP第八城后,2021年杭州继续稳居全国GDP第八城的位置。同样是GDP第八城,2021的杭州有何新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年度成绩单”中杭州的“二三产业增速趋于同步”。过去多年,杭州以服务业见长,数字经济发达,第三产业不仅占比高,而且增速快。自2019年后,杭州开启“新制造业计划”,提出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引擎”引领发展,第三产业偏重的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究其缘由,近两年杭州在高端制造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招商举措,推出了一系列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的新政,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引领,带动全市实体制造业实现奋起直追、加速发展的态势。 杭州新制造业崛起这一趋势,在今年杭州的“年度成绩单”上体现得愈发明显。2021年杭州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工业投资更是创下新高,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明显。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一批高端制造业开始加速发展…… “双轮驱动”发展趋势愈发凸显 过去的2021年,杭州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趋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同比增长11.5%。 同时,工业制造业发展强劲。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也首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7.1%,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 相应地,杭州第二产业占比持续扩大、二三产业增速开始趋于同步。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有分析指出,“工业经济全面复苏态势基本形成”。 进一步来看,规上工业的产业结构也迎来了优化。 首先,规上制造业推进作用明显。2021年杭州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4%;其次,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2021年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个百分点。 而进一步细分来看,2021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4.8%和16.4%,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4.2和5.8个百分点。 体现在微观层面,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分别增长54.1%和99.7%。与此同时,市场主体的利润稳步提高——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由年初的6.3%提高至7.4%。 从2021年的基本面数据来看,杭州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与格局正越发明朗。当下,让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嫁接结合、相互促进,已在杭州形成共识,这也是杭州发力“新制造业”的一大特点。 “装备制造业,可通过数字化的赋能形成智能化生产。杭州要利用好自身在互联网、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优势,让智能制造在杭州形成规模、形成领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曾表示。 2019年9月,杭州吹响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号角,紧接着,各区、县(市)便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将“新制造业计划”进一步落实。 透过2021年交出的成绩单不难发现,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正在杭州各地耦合发展,推进新一轮制造业实现质的变革。 据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共有3个区GDP增幅超过10%,成为引领全市各区、县(市)发展的重要领头羊。其中,滨江区增幅为11.3%,西湖区为10.7%,临平区为10.6%。 这三个区中,西湖区、滨江区以数字经济见长。近年来,西湖区不断集聚大数据、云计算和空天信息等现代化产业,在“科创强区”的战略推动下,数字经济正带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滨江区则正努力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顺势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的发展,如海康系、大华系在医疗影像、机器人制造等新经济领域已裂变出一批营收超10亿元的新制造企业。 临平区则是杭州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板块。继老板电器、犀牛智造和春风动力之后,西奥电梯入选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临平区省级“未来工厂”数量位列各区、县(市)之首。当前临平区正以智能制造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火力全开”地打造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六大行业引领工业增长 具体到行业来看,2021年杭州工业增加值增速最高的行业,由医药制造业获得,同比增速为18.1%。 近年来,杭州不断发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在2021年的产业支持新政中,杭州提出将生物医药与健康打造成为继数字经济之后全市第二个万亿产业。 除了生物医药外,整体来看,2021年杭州规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全年实现正增长。其中,六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已经成为杭州的引领性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1%、18.0%、17.0%、16.3%、15.2%和12.3%。 值得注意的是,这六个行业合计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近八成,显然已经成为杭州当前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杭州的工业正在向一些重点门类集聚力量,区域产业的特色也越来越明显。 上述六大行业类别涉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与杭州当前大力发展的“新制造业”产业方向基本保持一致。 从2021年杭州“成绩单”看,“新制造业计划”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加速发展,同时也使得支柱行业、重点产业的发展态势逐步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优势。 杭州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为何成效如此明显? 或许从2021年初春发布的一份“新制造业计划”政策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可以窥探其思路。 这份调查结果不仅统计了阶段性的实施成果,将制造产业落地推进、转型升级等关键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更明确地指出了在计划与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2020年1月至9月,杭州实施数字化攻关项目179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接近90%,完成低效企业改造229家、淘汰落后产能99家等。 调查结果认为,在上述计划执行过程中,杭州尚且存在着部分扶持政策不够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够强、要素支撑力度不够及时有力等问题,并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建议。 包括尽快出台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扶持配套政策细则,对政策“打架”等情况及时进行梳理整合;围绕智联网、智能安防、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明确产业链发展重点,引进标志性重大制造业项目;进一步规范产业基金统筹运行等。 拥有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断主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正是杭州推进新制造业发展的“加速剂”。过去的2021年,杭州在围绕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举措。包括对比各竞争城市“掐尖”推出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新政策,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市创新引领母基金,主动融入医药行业盛会“启思会”,并推出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攻坚方案等。 在最新推出的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方案中,杭州明确至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四分之一以上、规上制造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突破2.3%、效率变革实现新突破等目标。 这是杭州盯准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再一次自我加压,相信在锚定这一目标的要求下,杭州制造业还将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绩单。 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 观察城市的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离不开投资等关键指标。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 其中,投资结构改善明显,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如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2.9%、60.3%。从整年的产业发展数据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上述两大产业或将能够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另从利用外资的角度着眼,资源也正在向高新产业集聚。2021年,杭州不仅全市实到外资规模再创新高,达到81.7亿美元,增长13.5%,且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也迎大幅增长,达到40.2亿美元,增长64.4%。 这也反映出外资不仅对杭州市场较为乐观,更看重杭州未来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所具备的潜力。 抛开城市自身的纵向对比,从城市间的横向比较来看,杭州工业投资增长15.2%,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表现。 在2021年GDP十强城市中,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外,杭州的工业投资增长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南京工业投资增长13.5%,武汉增长10.0%,成都增长9.7%,重庆增长9.1%,苏州增长5.0%。 实际上,杭州愈发注重工业投资,推动实体项目落地杭州的趋势已经十分凸显。在不久前颁布的《杭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杭州提出至2023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要在10%以上,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120个,从这一工业制造项目招引的“小目标”上可见,杭州愈发重视招引实体制造项目的决心。 在后续全面实施“新制造业”的旅途中,杭州仍将发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特色战略,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持续集聚先进制造产业的同时,也将不断构建并凸显自身的产业特色与优势。 展望未来,这座以数字经济见长的城市,不仅将继续发挥既有专长,更将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真正实现双轮驱动、双轮互动的发展格局。(作者 | 朱玫洁 编辑 | 李博)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