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从航空到航天,探索的印记不断向上延伸。相较之下,低空空域却成了为数不多的空白,长期处在待开发的状态。如今,随着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各类飞行器正纷纷驶入低空,低空经济这个具有万亿潜能的全新产业蓄势待发。
从定义来看,低空通常是指距离地平面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物流配送、支线客运等多行业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技术进步,不少地区掀起低空经济的发展热潮,而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更先行一步。
1 率先展开城市应用探索
早在2020年10月,杭州就入选了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并成为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探索的城市。首批进入名单的共13个地区,浙江杭州和河南安阳是唯二目标定位为城市场景应用试验的。
同时为配套试验区管理和保障无人机安全有序运行,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也于同年12月挂牌。基于业务经验,管理中心推出了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城市级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11月底,该平台已累计服务无人机运行超10万架次,运行时间超2万小时,为低空经济产业实现空域智能化管理作出了有益尝试。
同时为推动试验区建设和无人机产业发展,杭州还大力推进5G网络低空覆盖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杭州已建设超1万个5G基站,覆盖面积超1600平方公里;在余杭区划设了25平方公里空域范围用于无人机户外测试场建设,针对不同运行场景,进行无人机地面起降点和起降场的建设。
随着设施的完善,杭州迅速展开了低空领域的应用探索,被优先纳入实验的,就是医疗领域的应急配送和即时配送。在这个项目上,无人机配送在时效性和医药物品的冷藏保温性上展现出极大优势。
在现有医疗机制下,医院每当有用血需求,通常需要联系血库调配。而城市交通难免发生拥堵,存在不能及时供血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杭州于2021年3月率先开启了常态化无人机血液配送服务,相对于地面运输,不仅提升了近60%的时效,还能做到时刻待命,平急结合。
2022年5月,余杭区率先尝试借助数字化手段运输核酸样本,13条低空航线囊括了全区15个常态化核酸检测样本中转站和4个检测机构,比起地面运输,成本降低了20%,时效提升了三倍。这一场景运用不仅成为无人机医疗配送的规模化验证案例,证明了无人机配送的高效和低成本,同时还成为全球首个在单个空域下,大规模多主体运输作业的无人机应用案例。
在实际运用中,无人机物流展现出与传统物流的互补共生性。管理中心负责人车海翔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人机服务在推进医共体建设方面大有作为,通过搭建无人机医疗检验样本配送网络,借助无人机运送检验标本等方式,可有效提升杭州医共体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部分难题。
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案例实证。2021年,余杭区为中泰、径山、鸬鸟和黄湖等地开通了无人机航线,以解决医疗服务站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航线可传送血液样本、药品、急救物资等。当地村民就医时只需在乡村服务站采样,晚上就能在线上查询到检验结果,既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也方便了患者。
2 场景运用先行一步
除了医疗物流,无人机应用也进入了杭州的公安、交通、环保、应急救援等多个政务部门。例如杭州交警就配有无人机中队,在城市多条主要道路开展常态化巡逻;临平区通过无人机采集空气数据,判断本地污染源。此外国网杭州公司利用无人机对电力设备巡检;杭州移动利用无人机充当高空基站等等。
无人机应用也进入了亚运会,由杭州迅蚁承担的“杭州亚运会无人机城市空中运输项目”入选了第19届亚运会智能应用项目,同时服务的还有“医疗急救无人机在亚运医疗保障的应用”。
截至目前,杭州纳入统计的各类无人机运送航线已有107条,在民航局完成登记注册的运营类主体超过300家。
目前,低空商业运营的门槛依然比较高,在申请经营许可前必须先进行商业试运行积累经验,获得经营许可后申请航线、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从零开拓。2019年10月15日,中国民航局向杭州迅蚁所属的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这是国内首张城市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获得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批准的项目。
随后,京东、顺丰等研发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陆续投入使用。2022年1月,顺丰集团透露旗下大型无人机公司丰鸟科技已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支线物流无人机试运行许可和经营许可。此外各大物流公司也陆续在全国各地投入无人机物流的商业试运行,应用场景各有差别,有的着力于解决偏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有的致力于服务最具商业潜力的区域。
相较其他城市和地区陆续开展的低空试验,杭州的优势和特色在于:低空经济的商业应用探索,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常态化运行项目,且运用场景较为多元,既包括闹市,也涉及偏远乡村,初步形成了一批受到市场认可的常态化运营案例。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常态化开展低空经济运营模式探索的案例寥寥无几,因而更难能可贵。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城市场景物流电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轻小型)系统技术要求》。作为国内第一个针对城市场景的无人机技术规范,该标准的发布,意味着城市无人机应用规范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这一行业标准制定中,杭州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数字经济助力低空生态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高地,发展低空经济,杭州独具生态优势。
商业应用的多元化探索,成为杭州低空经济的产业特色。作为中国最早聚焦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化试验的城市,在低空经济商业应用上,杭州处于全国前列。并且随着试验区的建设推进,在产业层面已形成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在杭州进行应用测试。
作为相对前沿的未来产业,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科技创新。“软件和硬件分别代表着低空经济两个重要的技术板块,其中软件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车海翔表示,得益于数字经济优势,杭州在低空经济的软件研发和人才储备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数据也印证了他的判断,根据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杭州人工智能竞争力位列全国第四。同时有数据显示,杭州连续多年互联网人才流入率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全国第二。
在航空产业网创始人阎振宇看来,良好的产业和政策基础,也为杭州发展低空经济创造了条件:“杭州是长三角高能级城市,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整体经济水平较高,政府愿意且有资源来发展未来产业;并且电商和物流业发达,还拥有较多山地地形,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相比应用层面的百花齐放,杭州在低空经济的硬件发展方面,产业链分布较为分散。“工业无人机市场具有分散性特征,所以杭州在这方面尚未出现头部企业。”车海翔认为,在硬件产业链招引更多企业,将是杭州低空经济未来突破的方向。
当前,低空经济已逐步展现出它对推动社会进步、惠及民生的社会价值,以及缩减成本、提高时效的商业价值,但它的成长还有很多步要走。
杭州现已形成政府与市场双重引导的低空经济产业氛围,并将进一步围绕应用场景完善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产业基础不断完善,也将招引更多企业在杭州开展应用测试和科技研发,帮助建立起完善的行业标准,并将取得经验和科研成果向国内其他城市和海外输出,推动低空市场培育形成,完成试验区的核心命题。
低空空域,在蓝天碧海之下潜藏的另一片辽阔天空,中国民航局于2022年8月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 V1.0 (征求意见稿)》中,描绘了一番蓝图:
2025年,城市短距离低速轻小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成熟;
2030年,城市中短距离快速中小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应用;
2035年,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中大型物流配送无人驾驶航空器逐步推广。
在这张蓝图下,杭州将刻画下自己的故事,在不远的未来,低空经济或将成为展现杭州魅力的一张新名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