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我会对投资的企业说,赶快去杭州看看。
10月18日,在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主办的杭州生物医药“产投结合,共话未来”产业研讨沙龙暨投融资对接活动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如今总想着要在杭州做点事情,也一直建议企业去了解一下杭州出台的政策。
“杭州无论政府服务、营商环境、人才资源以及产业投资氛围都特别好,我们希望在杭州进一步加大投资,支持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相信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上升期,我挺有信心。”胡旭波在沙龙上提到。
实际上,在本次投融资对接活动上,类似发言和观点还有很多,来自杭州市政府各生物医药产业协同部门和全国的投资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及行业专家与相关代表人士围绕“产投结合”议题,以及杭州如何结合既有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兴盛展开了热烈讨论。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和长周期等特征,因此持续的资本投入是保障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方投资主体不断加码杭州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6月,规模达200亿元的泰格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落地杭州,之后,母基金和子基金不断地放大产业资本规模。有数据显示,目前杭州生物医药投资机构数量已位居中国第五,华盖资本、复星创富、高特佳等知名生物医药头部投资机构均在杭州设有子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从杭州市级到各区县所设立的基金也已超过100余支,总体规模超千亿。其中,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就多达60余支,规模突破300亿元。
当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遇到争相竞逐的金融资本,二者的碰撞又将刺激出怎样的火花呢?
01 资本寒冬下,杭州产业投资逆势上扬
近年来,受益于政策改革,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中炙手可热的行业。然而,进入2021年下半年,生物医药板块在二级市场遇冷,进而导致一级市场也遭受到了“池鱼之殃”,阵阵寒意弥漫。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有关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出现了趋于谨慎的迹象。
本次沙龙活动的主持人——杭州泰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董事总经理王如伟就以自身经历举例:“缺钱的问题非常严重,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或者上门拜访,都是为了融资。”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几乎对接的每个项目都提出了对资本的诉求,包括创新型项目,甚至跨国的头部项目,落地都提出了资本需求;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令人备受鼓舞的是,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事件整体趋于回落的趋势下,杭州却表现出逆势增长,这也增强了产业界对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心。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生了1026起融资事件,累计金额89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滑12%和45%。然而上述数据中,杭州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金额,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在活动现场的路演环节中,参会者同样感受到了杭州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火热氛围。
参加路演的某国际知名分子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学者介绍,2018年,他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项目落户杭州,出任董事长兼首席研究员。在现场路演环节,他向现场的投资人介绍了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在晚期肺癌治疗临床试验中,企业的产品ORR指标达到了80%,显著高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他表示,非常幸运公司能够落地杭州,自2018年以来,在政府和产业基金的帮助下公司发展迅速。仅过去一年时间,就有5家基金对公司投资了总计1400万美元;未来他希望能够在杭州和更多资本合作。
2017年在杭州成立的某创新企业,专注于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成立4年来已完成3轮融资。公司联合创始人介绍,ADC研发门槛很高,公司刚成立时很多投资人不太关注ADC,但如今该领域已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在活动路演环节中,他向投资人介绍了公司在ADC领域取得的最新研发进展,并在现场向投资者发出了B+轮融资的邀约。
而路演的另一名创始人,则拥有中美生物医药生态圈超 10 年投资管理经验,2021 年从投资人角色转型,联合创办核酸药物初创公司并担任 CEO。该公司目前主要集中开发 siRNA 小核酸药物,重点布局了代谢、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眼科疾病;虽然公司注册地并不在杭州,但面对现场众多的投资人士,他依然发出感叹:“在资本寒冬情况下,我非常敬佩还愿意出手、还愿意到杭州来看项目的各位投资人。”
02 政策护航,万亿赛道如何快速兴起?
10月15日,杭州发布《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作出升级。
上述政策围绕“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完善临床研究应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健全生态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展开,共计出台25条政策举措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对比全国城市,当下杭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处于最强梯队。
决心的背后,是一张宏大的产业规划蓝图——到2030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目前诸多城市都瞄准了生物医药赛道,杭州的发展状况如何,相对优势又在哪里呢?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现场介绍,为推动产业发展,杭州市通过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万亿产业规模的顶层设计,在出台具体措施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在产业政策方面,2021年杭州对标中国产业发展最好的城市和产业政策,不断出台完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在体系建设方面,今年5月,杭州发布了《杭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宣布在全市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成立了7个专班体系,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
杭州已具备冲击中国生物医药一线方阵的实力。目前,杭州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列中国第二,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中国第五,杭州拥有一系列良好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的算力在中国排名第一,基于杭州现有数字经济基础,未来杭州的“BT+IT”融合发展也为实现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与会人员认为,未来杭州在“BT+IT”融合发展大赛道上,将有巨大的发力机会,有机会能够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最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城市。
实际上,在生物医药领域,“医疗信息化”和“健康管理”两大板块,现阶段已成为杭州的优势赛道。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全国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融资项目赛道分布中,“医疗信息化”和“健康管理”这两大赛道的投资占比分别为4.65%和5.70%;而在杭州,“医疗信息化”赛道的投资占比为8.27%,领跑全国。“健康管理”赛道则仅次于北京,占比达到7.31%,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这一分布,也十分吻合杭州“BT+IT”的产业判断。(图片 | Pixabay)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