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刚步入2022年,各大城市争相推进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以博得欣欣向荣的好彩头。
1月5日,浙江省举行2022年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计35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386亿元。作为浙江“头雁”,杭州参加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38个,总投资达854亿元。
一座城市的“开年”新项目,往往能够透露出其未来建设的雄心。
此番杭州有多个“新制造业”项目开工,包括生物医药、食品工程、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方向;还包括各类研究院,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等,以及提升城市配套能力的中小学等教育类项目;更有一系列涉及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的项目,旨在快速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枢纽能力。
从数据上来看,杭州开工项目中重大产业项目占比达到37%,社会民生项目占31%,基础设施项目占16%,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占16%。对比可见,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仍然在城市更新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2开工季里的杭州热闹非凡,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工是牵动今年一季度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将是全年城市经济稳进提质的关键。
一、枢纽城市建设全力加速
在杭州此次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萧山机场铁路枢纽及接线工程格外引人关注。这是浙江“十四五”第一个开工的高速铁路项目,总投资达383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022-2026年,建成后将实现高铁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构建空铁联运体系。
根据规划,这个项目途经嘉兴桐乡市、海宁市,杭州钱塘区、萧山区及绍兴柯桥区,全长约85公里,其中将建设杭州南站至萧山机场联络线长约13公里。相应地,将新设海宁南站、钱塘站、萧山机场站,改扩建桐乡站,接入绍兴北站。
很明显,这条线路将进一步增强萧山机场服务于杭州都市圈的综合辐射能力,将嘉兴与绍兴也纳入到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以进一步提升杭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区域协同能力。
建设成为“枢纽城市”,这是杭州早已明确的“小目标”。
2021年12月,《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中提出了“打造亚太门户空港枢纽”。
《规划》指出,结合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等国际化出行需求增长,“十四五”期间杭州将以“亿人次、四跑道”配置推进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并进一步解决萧山国际机场与周边地市出行时耗长、辐射长三角南部区域能力较弱的问题。
从此番杭州重大项目开工,以及《规划》可以看出,提升萧山国际机场的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成为杭州实现“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核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萧山机场的国际开放水平、对杭州都市圈的服务能力,以及机场整体规模都有望迎来大幅提升。
实际上,除了在航铁联运方面发力明显,整个“十四五”期间杭州加速打造枢纽城市的规划内容,共涉及多个交通建设领域,形成了立体多元式的综合交通规划图谱。
根据此前发布的《浙江省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继续推动杭州枢纽扩能提效,构建“三枢一轴、三环六射”格局,加速推进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效汇聚。
其中,“三枢一轴”中的“三枢”是指杭州西站、萧山机场、杭州东站;“一轴”是指中轴快线,连接杭州西站、杭州东站及萧山机场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三环六射”中的“三环”是指绕城、中环、都市圈环线三条结构性环线;“六射”指衔接湖州(江苏)、嘉兴(上海)、宁波(舟山)、丽水(福建)、衢州(江西)和安徽六个方向的对外通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萧山机场铁路枢纽及接线工程项目的开工,亦是杭州全面拉开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为杭州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能级拉开序幕。
二、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力明显
杭州此次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共14个,所包含的项目体现出杭州“新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产业特点。
例如位于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的国贸云商总部基地项目,拟打造贸易及消费大数据应用中心、中小微企业双创平台、新零售培育基地。项目投入使用后第一年营业收入预计超10亿元,将进一步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助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担当数字贸易经济新引擎。
除此之外,此次落地开工的项目中还有数个“新制造业”项目,如噢麦力亚洲生态工厂(华润燕麦奶)、景杰生物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研发生产、麦格米特杭州高端装备产业中心等,分别涉及食品工程、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工的杭州重点产业项目中,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领域内的项目尤其多。
杭州景杰生物科技公司将新建抗体研发生产厂房,研发生产高端科研及诊断抗体试剂,并建设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综合研发平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预计年税收1亿元。
嘉辐科技离子治疗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将新建医药制造厂房,用于生产及研发粒子治疗产品,总投资3.5亿元。
浙江和泽医药研发生产项目,围绕医药研发生产展开业务,包含搭建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临床研究与检测平台、多肽及口溶膜技术研发平台、MAH云生态平台及行政办公配套设施等,总投资6.05亿元。
另外还有海昶生物的脂质体创新制剂研发及cGMP生产基地项目;杭州远大生物的医药产业项目——建设满足双歧杆菌四联活菌50万件及生物新药50万支产能的生产基地。
在上述五个项目中,前四个项目均落地于钱塘区的医药港,体现出集群发展的特点,这里也正是杭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一核三园多点”格局中的核心承载区。
医药港产业导入的热度,正是当前杭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愈发蓬勃的体现。刚刚过去的2021年,杭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2021年7月,杭州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新政《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杭州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万亿级产业的冲锋号,提出力争到2030年杭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
2021年7月,杭州泰格医药宣布在杭州组建规模达到2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一时间,各方投资主体纷纷加码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反映了上市公司看好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景,也凸显出杭州生物医药创新之城的产业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类产业项目扎堆2022年初集中开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仅是杭州推动生物医药迈向万亿级产业的一个开始。
三、科教资源汇聚成为“潮流”
城市的发展,终究是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民生方面,杭州此次也开工新项目总计12个,总投资约185亿元。
其中居住方面,望江单元的安置房等项目,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教育方面,西湖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等项目都在此次开工的列表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开工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将建成国家安全创新中心、电磁空间一体化创新中心、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三大学院,一期建设工期为2022-2024年。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培养产教融合研究生不少于2100人,将为杭州的“硬”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近年来,引进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杭州成为一种“潮流”。
杭州一直狠抓科技创新、高校资源与人才引进等方面工作,以期在新时期汇聚更多优质科教资源,努力实现“补短板”。
时下,一些成果已经开始显现。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等重磅科教实体与研究机构已在杭州落地发展。
同时,杭州还与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等共建了十多个创新中心。除此之外,杭州还迎来了两所重磅大学——西湖大学与中法航空大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高校院所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如一些产业项目效果展现迅速,一些引进的高校院所可能新建不久,或者仍在建设阶段,但未来在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比拼中,它们将为杭州集聚无限潜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