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政务动态
谁更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五城”?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21-07-20 13:5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关于城市的排行榜层出不穷,竞争力、宜居性、品牌度……概念非常多。

其中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新一线城市,这是由于在经济规模、产业潜力和人才流入等不同比较领域内,新一线城市可谓各有所长。

谁会在当前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竞争中“突出重围”,有希望冲刺北上广深之后的“中国第五城”呢?

当前阶段可能还没有哪个新一线城市能全面超越其他兄弟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赛跑仍在继续。

但在通向更高城市发展能级的路径中,城市经济规模、发展的要素(资本、技术、人口)、民众的获得感等,这些至关重要的竞争赛道与进阶要素已经十分明确。

在此背景下,如今的杭州已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规模“门槛”

谈城市能级,离不开“规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布特·卢卡斯(Robert Lucas)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人口的集聚、生产效率的提高、创意技能和人才集聚。按照空间聚集理论,朝阳产业自然会被吸纳到大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市,而规模可促进形成经济中心。

从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着眼,万亿GDP俱乐部和千万人口城市是两个重要门槛,也是较为适宜的尺度。规模毕竟不是全部,城市也不会无限扩张,迈过这两道门槛,也需更加注重内部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规模上,新一线城市中,重庆、苏州GDP率先突破两万亿大关,2020年分别超2.5万亿元、2万亿元。同期,杭州迈上1.6万亿台阶,排在新一线第四位,前面还有成都。

常住人口方面,除了四大一线城市,2020年共有14座城市达到千万人口级别,西部的重庆、成都领跑,分别超3000万、2000万人。其余城市主要在1000万至1400万之间,杭州近1200万,居第八位。

综合而言,已跨两大规模门槛的新一线城市共10座:重庆、成都、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青岛、长沙。

其中,GDP及人口两方面的位次中,杭州可算表现良好,并且数值已超“万亿”“千万”分界线较高水平,规模不是短板。杭州在排名中表现出GDP更靠前、人口规模更靠后的特点,这意味着其人均GDP相对突出。

实际上,在已跨两大规模门槛的新一线城市中,杭州人均GDP居第二位,仅次于苏州,表现出不仅规模良好,并且质量较高的特点。

不同于中西部地区省会“一城独大”的格局,在强市集聚的长三角,做大规模尤其是吸引人口,竞争尤为激烈。目前长三角除了上海,同时拿下“万亿俱乐部”“千万人口”的城市仅有苏州、杭州两城,这也意味着两城是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之外经济发展要素吸引力最强的大市。


经济“底盘”

谈起城市能级,生态、教育、医疗、文化、商业、营商环境等一系列衡量城市宜居宜业软环境的要素有很多。

上述已跨两大规模门槛的10座新一线城市其实软环境的基本面都各有千秋。武汉素有科教大城的美誉,成都的华西医院比肩京沪名院,论文化和生态环境,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

实际上,正是软环境中多种要素的复杂叠加,使人口、资本、技术在城市之间做出选择,这又进一步推动城市产业发展。不妨直接看看三大要素的集聚情况。

在人口方面,需要补充的是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位列新一线的中西部大市十年间多数都获得了300万至500万量级的人口增长(排除因行政区划变动带来的增量),彰显出绝对的首位度。

在长三角地区,能与此增幅较量的城市几乎仅有杭州,十年间人口增量达320万人,位居长三角地区的首位。不过这个数据距西安、成都等极速扩张的西部大城仍有一定差距。

谈到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是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一个地区银行系统的资金归集和投放情况,数据实时生成。由于现代经济的各项成果常体现在金融数据里,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

杭州在这方面表现优越,位列新一线城市之首,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杭州金融本外币存款超5.4万亿元,增速为19.8%,这一突出数据显示资本对杭州的青睐。

从技术的集聚角度,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中,杭州2020年专利授权量、有效专利量两个指标分别达92553、304661件,在新一线省会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均位居第一位,其中有效专利量甚至超过第二名25%。

还有一个可反映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数据——上市科技公司的市值。根据中国基金报联合数据宝发布的数据,在内地城市科技公司总市值的排行中,深圳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杭州超上海居第三位,已经与一线城市展开竞争。

综合而言,在人口、资本、技术的三要素中,杭州仅人口规模稍逊于成都等西部大城,在资本、技术等层面的重要指标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整体而言杭州经济“底盘”相对扎实。

过去几年间,伴随这三大要素的不断集聚,杭州市场主体的不俗表现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杭州上市公司总数达218家,超过广州,稳居全国第四位,同期城市总市值也居全国第四。还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显示,截至2020年,杭州入榜企业数已经连续十八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抱团”潜力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宜居宜业。各种指标说到最后,一个地方居民和城市的“钱袋子”鼓不鼓很关键。

据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苏州。从城市财政的角度来看,2020年1至12月一般预算收入,杭州也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苏州。

从以上两个基本面来看,杭州城市和居民“钱袋子”的表现都居新一线城市中的第二位,拥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更高的财政收入也可推动城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民众的获得感。

进一步看,杭州也要扬优势、补短板。新一线城市中,在经济质量的基本面上,例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州表现比杭州更为优异。尽管在上市公司等头部群体方面,苏州数量、市值都不如杭州,但苏州聚集着一大批创新企业,也很有潜力。

未来,在已跨两大规模门槛的10座新一线城市中,苏州应该是杭州在经济层面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杭州在城市综合功能上更占优势,例如文教、医疗、消费、交通等领域,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杭州进一步提高城市吸引力的潜力更足。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对于杭州而言,城市间竞争与协同的关系将更加紧密,这也是全国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发展优势。

上海集聚了大量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这些企业和机构往往偏好集聚在一线城市,而在城市群发展中,随着交通基建、产业配套、人才流动等要素的不断提升,上海周边城市完全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合作机遇,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这一方面,基础已经十分良好的杭州,无疑会有更多的机会。

面向世界,未来国家间的竞争离不开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抱团”也更容易获得国际性的资源、推进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群整体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此过程中,杭州城市能级的综合提升必然将迎来很多机遇。(作者 | 朱玫洁  编辑 | 李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