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生活的人们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感觉——周围的“邻居们”离自己更近了。
杭黄高铁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开通、湖杭铁路站后工程进入全面施工、杭温铁路首座隧道实现贯通、杭台高铁全线铺轨贯通……一条条轨道线路让城市间的交通网络不断加密,也推动着杭州与周边城市的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入。
从杭州都市圈到长三角城市群,地处长三角金南翼的杭州不断拓展“朋友圈”,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不同地区的分工与合作。随着杭州城市能级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这张辐射范围更广阔的合作网络还在持续铺开。
近期,杭州向东、向南、向西、向北跨区域合作动作频频,各种互动背后,是杭州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积极信号。
向东
杭州与宁波“双城记”火热上演
从年初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到不久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杭甬“双城记”发展不断提速。
杭州和宁波都是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杭州具有数字化、城市化、人才集聚等优势,而宁波有港口、制造业、外贸出口等优势,两地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资源协同、平台共建等工作,由此又将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十分令人期待。
向南
“杭衢同城化”加速推进
近期,杭衢铁路(建德至衢州段)胡家1号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全线首条率先贯通的隧道。杭衢铁路建成后,意味着从杭州市区到衢州不必再绕行诸暨、义乌、金华,出行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布局,对推进杭衢同城化、加速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8年衢州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杭衢同城化一体化便不断提速,杭衢铁路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根据相关规划,接下来杭衢两地还将加快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深化“1+8”“2+33”合作体系,强化杭州都市圈合作,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合作,探索建设杭衢绿色产业带等。
向西
杭州与黄山合作进一步加深
不久前,杭州与黄山举办了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对接会,共同探索两地发展新机遇。事实上,近年来杭州与黄山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正不断提升。
2018年,一条杭黄铁路,让杭州、黄山迈入同城时代,时空距离缩短带动了区域融合提速;2019年,杭州与黄山签署了“1+9”合作协议,在诸多产业领域开展合作;2020年,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挂牌,目标是打造成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典范。作为杭州都市圈唯一的省外成员,黄山与杭州合作领域不断扩大,“融杭”进程逐步加快。
向北
杭嘉一体化又有突破性进展
近日,《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经杭州、嘉兴两市协商后正式印发,根据方案,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规划覆盖到杭州的临平、钱塘两个区。值得一提的是,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将构建“一带两轴,相向融合”的同城发展格局,囊括运河二通道滨水融合带、钱塘江发展轴和人民大道—长安路发展轴,全力打造杭州都市区东北部的都市门户空间。
实际上,2020年以来,杭嘉两地聚焦重点平台、重大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频频互动,杭海城际铁路开通在即。此次《方案》的正式出炉意味着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的蓝图已徐徐铺展开来。未来杭州、嘉兴在产业互动、平台共建等方面将迎来更多发展动作,为杭州的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东南西北”的跨区域合作,仅仅是杭州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举措的缩影。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借力大上海,全面深化规划、产业、科技、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深度参与G60科创大走廊建设,高水平打造杭州都市区、都市圈,加快跨市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等。
加强区域交流与协作,是时代的命题,也是历史的机遇。随着“朋友圈”的持续扩张、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杭州将串起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网络,构建出更大格局的经济圈。
打破的是有形的地理边界,构建的是无形的发展格局。届时,作为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的杭州,必将拥有越来越突出的市场投资机遇和产业发展空间。(文 / 何也 编辑 / 李博) 资料来源/衢州发布、杭州都市圈、杭州日报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