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杭甬两城唱好“双城记”的动作频频。
年初,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4月,在省发改委统筹下,杭州宁波两市共同讨论了2021年工作任务清单,两地将以科技创新体系共建、制造业优势互补、服务业合作提升等九大共建行动为指引,全方位深化合作。
半个月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强调唱好“双城记”,要站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视角看“杭甬”,抓住“双城”“错位”“协同”三个关键词。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时期,杭甬两地唱好“双城记”的工作正在加速推进,诸多领域进入频繁对接与落地实施阶段,这一系列进展体现出杭甬“双城记”的重要性及其对浙江省未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意义。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速、浙江“四大”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杭州和宁波深度携手的核心驱动要素是什么?唱好“双城记”,杭州在哪些领域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强强联合
打造一批完整、强大、有韧性的产业链
杭甬双城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推进要素集聚、产业升级、环境再造、设施完善、服务提升、数字赋能和治理现代化,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和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能力。其中,唱好杭甬“双城记”是推动浙江省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培育国家中心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杭州和宁波是浙江省两大万亿GDP城市,GDP总量分别为全国第八名和第十二名。近年来,杭甬两城经济快速发展,引来人口加速集聚。从“七普”数据来看,杭州和宁波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193.60万人和940.43万人,两地人口总和接近浙江省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试想,若两地能产生丰富的“化学反应”,会给浙江省的经济带来多强劲的动能?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人口规模的壮大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产业错位协同发展将成为杭甬两地乃至浙江省提升人口吸引力的有效路径。
“杭甬双方在产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曾刚进一步解释,就两地的产业发展而言,杭州的数字经济独树一帜,宁波的制造业比较突出,两城存在明显分工。
杭州是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0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3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
宁波是制造业重镇。作为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三大服装基地、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和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宁波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达45家,实力不容小觑。
对于杭州而言,必须要正视的一点是:杭州的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服务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数字制造领域仍显不足,还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高级工程师柯敏认为,利用宁波的制造业优势,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制造企业,应该成为杭州推进“双城记”工作的关注重点。
站在更高角度上可以发现,杭州和宁波的“双城记”实际上也是浙江在省级层面的长远战略布局。
“以前一提起浙江的制造业就会想起做鞋、做衣服、做皮带,这些东西都不是特别‘高端’。大力发展‘双城记’正是希望通过两地产业、技术应用的联合,带动浙江省的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和宁波扮演的是领头羊角色。”
在曾刚看来,通过杭甬两地联手打造一批完整、强大、有韧性的产业链,既是两地实现自身城市能级跃升的新路径,也将为进一步强化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优势、整体提升全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注入关键动力。
杭州将在智能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迎来新机遇
目前,杭甬两地在协同发展方面还未推出具体的规划,就两地的产业基础而言,最有可能从哪些领域率先取得进展?
从发展大势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最有可能。曾刚认为,从强化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应当更多聚焦于两地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加强集聚、集群效应,生物医药产业或将成为主要抓手。
如曾刚所说,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是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同时,杭甬两地的生物医药产业都有一定的基础,产业链、供应链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比如,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在于药物研发,同时也在医疗器械、医疗大数据等重要产业领域不断集聚优势;宁波则在体外诊断试剂、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光学仪器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拥有一定实力。
根据最新的产业规划,杭州明确了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数据、医药流通和医疗健康共五大重要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依托宁波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优势和两地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通,在不久的将来,医疗器械发展成推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也不无可能。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外,柯敏则透露,在即将发布的《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都是杭甬两地展开合作的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了未来浙江规划建设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其中七个以杭州为发展核心,这七个产业链分别是数字安防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网络通信产业链、智能计算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智能家居产业链。在杭州,上述现代化的产业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细心对比可以发现,智能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并不在其中。对此,柯敏解释道,杭甬两地的产业合作不仅要“协同”,还要“错位”,不仅要提升有竞争力的领域,更要对弱项进行增强。
近年来,杭州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基础。相比之下,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还有待提升空间。
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例,此前有专家指出,杭州的智能装备产业还存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严重依靠进口的问题,而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恰好是宁波的强项。
“实际上,杭州具有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机器人制造和智能安防都是杭州的强项。通过推进两地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系统等方面的协同攻关,未来杭州的智能制造产业必定会形成新的产业链基础与生态。”柯敏表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杭绍甬一体化的加速,绍兴将连接起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构建更大格局的“杭甬双城经济圈”,带动杭州周边城市的产业升级。
按照目前的经济和人口体量,杭州借助“双城记”加速补全产业发展短板,加速杭州都市圈的发展,今后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激烈角逐中,也必将增多一份“底气”。(文 / 林倩梅 编辑 / 李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