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名单》,确定将北京市等22个城市(新区、开发区)列为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杭州入选!
中欧区域政策合作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欧盟委员会建立了区域政策合作机制,旨在促进中欧在区域政策领域相互理解和双边合作。
此次评选合作期为2021-2023年,合作期间,选定地区将与欧方案例地区开展结对合作交流。
此次杭州凭借哪些“特长”入选?未来又将在哪些方面加强对欧合作?
杭州凭何入选?
据了解,杭州此次入选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主要凭借在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支付和物流方面的特色优势。
近年来,杭州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基础,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持续放大跨境电商先发优势。
去年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获批建设,为杭州发挥自贸区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加快中欧合作创造了机遇。
双方经贸往来下,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开始关注杭州:
世界500强林德集团在杭设立亚太区域性总部;
阿斯利康在杭设立中国东部总部;
德国采埃孚在杭州投资近10亿的电驱动关键零部件项目;
……
截至今年10月,落户杭州的欧洲世界500强项目累计超70个;2020年至今年10月,欧洲在杭投资项目超1500个。
双方的交流往来催生了中欧产业创新中心、中欧科创合作平台、瑞士科技创新中心等合作载体和平台,杭州与欧合作基础不断夯实。
在此背景下,杭州愈发吸引欧洲的目光。
在刚刚结束的“2021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上,不少欧洲城市的市长表达了与杭州的合作愿望。
德国海德堡市市长表示,海德堡正计划建设一座新城市。这座新城市将依靠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零排放,不再产生温室气体。这或将成为海德堡和杭州合作的新领域。
芬兰奥卢市市长介绍,中国与奥卢正在大力发展汽车行业合作。杭州的汽车企业在芬兰北部建立了创新中心,未来将生产出更好、更智能的汽车。
法国尼斯市副市长表示,愿与杭州共商合作之道,更好服务两地青年。
合作“划重点”
面向未来,杭州应如何加强与欧方的交流协作?
国家发改委建议,中方案例地区可以从完善合作机制、互鉴经验做法、加强产业协作三方面推动和欧洲的合作。
其中,产业协作既是中欧合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增强双方交流的最有效手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建议,在完善合作机制和互鉴经验做法两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前两轮中方案例地区已取得诸多成果。于杭州而言,一些好的机制可以借鉴,同时还要不断通过搭通道、建平台、引产业等方式,巩固拓展对欧合作基础。
着力加强产业协作,杭州可以从哪些领域着手?
相关专家提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中方案例地区与欧方案例地区开展结对合作,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发展,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领域。
立足自身实际,当前杭州正在抢抓高端制造业的风口,围绕先进制造等产业领域加强与欧合作,既能满足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又能为欧洲企业在杭投资交流创造更多可能性,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以航空产业为例。
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搭建了众多优质产业平台。今年11月,杭州成为首批全球航空集群合作加速中心(GAC Hub)中国代表之一,与IASC达成重要合作伙伴关系,为杭州与欧洲在航空产业领域的下一步战略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番有了国家层面的赋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捕捉机遇,杭州有望吸引更多欧洲的资本、技术、人才关注,推动双方在相关产业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融合,为城市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作者 | 林倩梅 编辑 | 李博 图片 | 图虫创意、企业官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