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一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顶级行业论坛如期而至。
12月21日至23日,第十三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CHSESI,简称“启思会”)在线上举行。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之一,会议在打通政府、企业、技术、资本、临床等各要素,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每年此时,医药产业界许多重要的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在此“碰头”。去年,这场盛会首次在杭州落地。今年会议虽在线上举行,但诸多“杭州元素”再次低调现身,深度融入盛会之中,向行业展示了杭州的风采与潜力,有力提升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在业界的影响力。
“杭州元素”齐亮相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人才、资本等要素高度集聚的创新型产业,与杭州的城市特质高度契合。”在12月21日召开的启思会开幕式上,杭州市副市长胡伟向企业家、科学家与投资家们,详细地介绍了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并诚挚地发出了投资邀请。
“今年7月,杭州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新政,明确打造全产业链政策支持的体系……力争到2030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达到万亿,成为全国一流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胡伟副市长表示。
近年来,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高地的目标,吸引更多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来杭投资,杭州不断在探索创新产业招引路径与方法,实现城市与产业之间更有效地对话。
对于杭州而言,此次借助启思会这一汇聚了行业内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与投资机构的专业平台,创新城市推介与产业招引的方式,精准地向生物医药业界的顶级人才展现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潜能。
“杭州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医药万亿产业目标,重点布局五大赛道,包括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IT+BT、医药流通、医药康养等领域。”在主论坛环节,杭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向线上的嘉宾介绍了这座城市未来将发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支撑、创新基础、创新要素以及重点赛道。
据统计,大会直播首日,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近5万人次。
在长达三天的行业高峰对话中,还有很多杭州元素与这一行业盛会进行了深度融合。在“IT+BT”杭州生态沙龙(第二季),以及科学家领“杭”论坛暨“创新与国际化”论坛等活动上,众多来自杭州的生物医药企业家参与话题讨论,展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果。
会议期间,众多嘉宾还为浙江以及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例如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提到,对比苏州,杭州的优势在于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等一系列的研发机构,杭州和浙江都应把创新作为业界发展最根本的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所是中科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所,也是浙江引入的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研究机构,于近两年落地杭州。谭蔚泓鼓励杭州继续把适当的资源引导到生物医药领域,用好创新资源,高起点做好研发创新。
走向产业创新“黄金时代”
至2030年,杭州将形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的“双万亿级”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本是杭州的产业所长,就产业规模的目标而言,杭州已将生物医药作为与数字经济同等重要的产业大力发展。
如果说过去近10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崛起的黄金期,那么展望未来10年,或许生物医药产业也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黄金时代”。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杭州皆在努力实现精准把握。
在此次启思会上,关于未来生物医药产业这一创新发展的趋势讨论颇多。
一个业内共识是,随着近十年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脑机等技术加速赋能生物技术领域,基因治疗、细胞免疫、脑科学、神经学等前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风口。
作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的中国,也正从医药制造大国迈向医药创新强国。整个行业从仿制跟随走向创新,从进口走向国产替代,从国内走向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行业发展的趋势下,创新药、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的创新备受市场与行业关注。
如在华润资本CEO秦锋看来,国产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持续发展的黄金十年,更多的医疗器械将实现进口替代。史带财险董事长董颖提到,在2021年上半年医疗产业融资中,一级市场前十位的融资企业中就包括保险科技、互联网医疗、创新药、AI新药研发等领域。
多学科的融合、线上线下医疗场景的融合、机构和居家服务的融合,还有医疗支付改革等多领域、多场景的创新为医疗健康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窗口。
正如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所表示的,当前生物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创新为驱动的变革。
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正是AI如何赋能新药研发的问题,这也是此次“IT+BT”杭州生态沙龙的核心议题。
此次杭州生态沙龙上,晶泰科技CSO张佩宇提到借助AI技术可以摘取新药研发领域高悬的果实。目前已有不少制药企业通过与AI企业合作或组建自有研发团队的方式,进行AI方面的布局。在此过程中,数据是AI药物研发领域最大的挑战。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也认为,医药作为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目前仅解决了极少部分问题、存在极大的增长空间,AI有着很大的潜力,可能将扮演极重要的角色。
从资本角度看,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表示,形势正倒逼药企去升级研发模式,AI则是最近业界较热的概念,包括AI与医药研发的结合、与器械的结合,甚至还有数字化的CRO等,这类新的业务模式可谓如火如荼。“未来它会不会让创新有根本模式上的转变,现在还不好说。但大家看到这种尝试是值得的、资本也愿意去配合很多创始团队”。
杭州产业创新正提速
谭蔚泓在大会开幕式发言中强调,生物医药产业走到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节点的,政府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以波士顿的创新药产业发展举例。“为什么波士顿的生物医药产业很强?源于它有很多基础研究的大学,尤其是哈佛、MIT等,这些大学还建立了很多的研究院,受到政府很大的支持。”谭蔚泓说,从波士顿经验看,政府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来推动生物医药发展,以及产学研的分工与整合。
当下,杭州也正发力于此,着眼产业发育的养料——创新要素,耕耘出一方适合行业企业创新的土壤。经过多年的产业培育与项目招引,当前杭州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数据三大主导产业方面已拥有众多支撑性的要素布局。当前杭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占到全省一半以上,超过10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
在支持产业创新方面,杭州已经集聚了国内领先的一百余家核心企业和研发机构,拥有包括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以及与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等共建十多个创新中心等。
在创新土壤培育的关键人才方面,杭州正在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人才认定标准,在高层次人才分类中予以支持。目前杭州瞄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精尖缺”人才,已经形成多层次生物医药人才支撑格局。除了聘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知名生命科学顶尖学者、引入两院院士团队外,近年来杭州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来杭创新创业构建了立体的优惠政策体系,包括设立青年人才专项、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以及加大大赛项目落地资助等。
创新要素的集聚,正在为杭州带来活跃的产业生态。时下,生物医药出现跨学科的发展趋势,“IT+BT”行业发展新趋向更让以数字经济见长的杭州愈发能够发挥出“1+1>2”的产业叠加效应。
今年以来,杭州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深入生物医药产业赛道。今年7月发布的生物医药产业新政,是杭州在对比中国主要城市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掐尖”推出的迄今为止在国内城市中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
杭州不仅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千亿创新引领基金,带动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另外为鼓励创新药和改良药研发,将资助金额分别提高到最高不超过4800万元和2100万元,对比此前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了近5倍。
展望未来,随着人才、技术与资本的加速集聚,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雪球”将越滚越大。这一场有着浓厚杭州元素的行业顶尖大会,也势必成为这座城市万亿级产业征途中的重要见证。(作者 | 朱玫洁 编辑 | 李博 图片 | 图虫创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