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信息
听说,杭州要建中国最安全城市了……
信息来源: 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 2018-01-22 00:00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杭城投资环境的安全性又上一层楼了!

  1月18日,杭州市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五部门,带着各自的“年度名词”一齐亮相,共同召开“平安杭州丨智慧让城市更美丽”新闻发布会。尽管领域不同,但主题却很统一:将杭州打造成中国最安全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打造呢?

  一起跟小编去看看吧!

  ▽

  

  五方合力,打造平安杭州

  共同塑造安全的投资环境

  

  杭州市委政法委

  “坦白从宽”有了“杭州模式”

  杭州是浙江省首个正式启用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制度的地区,也是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

  截至2017年11月,全市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办结的刑事案件,已占当月已结刑事案件数的63.62%。全市法院10天以内审结案件占81.89%。司法行政系统建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辩护律师会见、阅卷时间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也促进了社会矛盾化解,保障了诉讼权利,促进了罪犯的教育改造,有效修复了社会关系。至2017年11月,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认罪认罚案件,不起诉率达到18.5%;法院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审结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案件,已获赔偿和达成和解的,比试点之前分别提升约30%和20%。

  认罪认罚试点工作杭州模式,为刑诉法的修订提供了实践样本,相关经验由“两高”和司法部在全国推广,由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广。

  

  杭州市公安局

  智慧治堵,让数据学会思考

  交通治堵,是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在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正在接管道路,高清摄像头24小时360度全方位自动检测,流量、事故、堵点、车速、信号灯……一个个城市交通交通的生命体征都被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和调配。

  截至目前,“城市数据大脑”通过视频监控自动发现事件3.65万起,并准确实现交通堵点报警4.67万次、信号灯配时报警1.63万次。

  去年6-12月,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违法查处量连续7个月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

  市区试点的中河-上塘高架、莫干山路等主干道平均延误分别下降15.3%和8.5%,高架道路出行平均节省4.6分钟。

  据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支队长金洪亮介绍,今年杭州将建成使用功能更强大的“城市数据大脑”V2.0版。

  升级后的数据大脑,接入的监控视频将从目前的249路增加到1700多路,信号灯800多个,相当于城市道路43%的规模。同时,计算能力更强,对城市交通生命体征指标分析应用也将进一步细化。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智慧公诉,剑指“案多人少”

  以前办理一个案子,检察官有一半甚至更多时间要花在往返和等待时间上。2015年以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市14个基层院均建成并使用高清远程提审、远程开庭、远程送达的“三远一网”系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过去的看守所、法院、检察院“三点一线”到现在的“点对点”,不但节约了诉讼成本,更提高了办案效率。

  2016年8月以来,杭州市检察院在六个基层院开展智能语音技术试点应用工作。该系统可以将录入的语音实时转化为文字,省去了打字耗费的冗长时间。至2017年7月试点结束,共试用案件1064件,公诉人端平均识别率为85.83%,犯罪嫌疑人端平均识别率为71.83%。累计实现转译审结报告766份208万余字,语音转译的准确率高达91%以上。该项试点被最高检作为“智慧检务”典型案例推广全国。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使用。

  

  杭州市人民法院

  互联网法院创世界第一

  2017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第一家互联网法院。

  和一般的法院相比,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特殊之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审理涉网案件”。它实现了诉讼全流程在线,立案、答辩、举证、质证、开庭等诉讼全流程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真正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共立案4859件,月均超千件,结案3064件,法官月均办案超百件,平均开庭时间25分钟,平均审理天数48天,当事人实现了诉讼零差旅费,拿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杭州市中院副院长邵景腾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杭州互联网法院将着力推进司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建立司法大数据中心,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便利当事人诉讼。还将着力探索网上诉讼规则,完善电子诉讼程序体系。

  

  杭州市司法局

  法律服务就在你身边

  杭州的公共法律服务,曾被司法部领导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杭州样板”。近年来,市司法局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现场服务与线上服务、网上服务、掌上服务的有机结合。

  2015年,全市已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基本实现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市民中心L座负一层,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服务最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办理、司法鉴定、行政审批等服务。‘

  至于线上和掌上,则建成杭州公共法律服务网和“杭州法律服务”手机APP,提供在线法治宣传、在线法律咨询、信息自助查询、在线业务申请等功能;12348电话热线平台今年将正式并入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发挥咨询解答、提供服务、沟通社情作用;还组建村(社区)“E服务微信群”,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运用微信为村(社区)百姓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指引等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